什么是监视居住,哪些情况下可以采取监视居住措施?

答:监视居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强制措施。无论是在侦查阶段还是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对于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均可采取监视居住的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yundaoxs.com/wdzs/854.html

(0)
允道律师允道律师
上一篇 2023年12月12日
下一篇 2023年12月12日

相关推荐

  • 强制猥亵行为是否一定要出于满足性刺激的需求?

    不需要。如对出于报复目的脱光第三者衣服并拍摄视频的行为也应认定为强制猥亵。因为无论行为人内心是否有满足性刺激的倾向,该行为对被害人性行为自主权的侵害都是一样的。犯罪的本质不是被告人…

    问答助手 2023年12月21日
    580
  • 提出管辖异议怎么办

    听取管辖异议的具体理由,理由成立的立即休庭,理由不成立的说明管辖的依据后继续开庭,如果辩护人不听从继续开庭指令,反复以相同理由提管辖异议的,审判长可以警告、训诫辩护人,如果辩护人仍…

    问答助手 2023年12月15日
    680
  • 故意伤害和一般殴打行为的区分?

    首先,从行为结果上看,如果行为人的行为的确造成了轻伤以上的后果,客观上就属于伤害行为。然后判断行为人有无伤害的故意,对此,应结合打击的部位、强度、次数、双方的人员多少、被害人的年龄…

    问答助手 2023年12月21日
    620
  •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法律上有哪些特殊保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专门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其中规定: (一)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问答助手 2023年12月13日
    1090
  • 庭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哪些

    一是仔细研读起诉书,根据指控的罪名,检索该罪名及相关罪名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执法意见、典型案例等;二是认真阅卷,制作阅卷报告,找出矛盾或不合理之处,归纳争议焦点,拟定需发问的问题…

    问答助手 2023年12月14日
    540
  • 辩护人离开辩护席前去递交证据怎么办

    及时制止,并告知辩护人由法警转交,后指令法警将辩护人提交的证据传递给公诉人阅看。

    问答助手 2023年12月19日
    710
  • 旁听人员违反法庭纪律怎么办

    旁听人员违反法庭纪律的,审判长可以口头警告、训诫,情节严重的也可以责令退出法庭。需要注意的是,有时旁听人员较多,存在多人违反法庭纪律的情形,因此,审判长在作出上述指令时要确定好违纪…

    问答助手 2023年12月20日
    1480
  • 袭警罪中的“暴力袭击”判断标准是什么?如何区分袭警罪和妨害公务罪?

    妨害公务罪是指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妨害公务罪要求行为阻碍了公务,即导致公务不能或者难以履行,而不是说只要对在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了…

    问答助手 2023年12月22日
    630
  • 女性自愿性关系期间,偷拍视频是否构成强制猥亵?

    不构成强制猥亵。该行为与趁被害妇女睡着时的身体接触行为有着本质区别,这种行为虽然可以评价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但由于该行为一般达不到到司法解释规定的数量标准,也难以认定为侵犯公民…

    问答助手 2023年12月21日
    690
  • 什么时候召开庭前会议

    当遇到案情疑难复杂、证据材料较多、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时,一般要召开庭前会议。当被告人或辩护人开庭前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申请,并提供了相关线索或材料时,一般也应当召开庭前会议。

    问答助手 2023年12月15日
    115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