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涉嫌刑事犯罪后,最终结果可能包括被判刑、被免予处罚或被宣告无罪。在刑罚中,判处缓刑是最好的选择。本文将从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环节分析如何判断是否最终会被宣告缓刑。
一旦涉嫌刑事犯罪,无外乎有如下几种结果:被判处刑罚,被免予刑事处罚,以及被宣告无罪。
其中,判处刑罚包括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以及被单处罚金等。
狭义上的免于刑事处罚只包括法院的判决,而广义上的还应包括检察院作的罪轻不起诉,也就是相对不起诉。
被宣告无罪,则是指法院直接宣告无罪,以及检察机关作出存疑不起诉或者法定不起诉决定。
就被判处刑罚这种情形来说,包括判处实刑以及判处缓刑。
根据刑法第72条、第73条的规定,如果认定构成犯罪,最终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拘役的犯罪分子,是可以宣告缓刑的
从司法实践中来说,被免于刑事处罚以及宣告无罪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如果真的认定构成犯罪的话,那么宣告缓刑将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严格来说,只有当法院公开宣判为缓刑,或者缓刑的判决书到了自己手中的时候才能够明确知道。但是,在此之前还是有一些迹象能够猜测出是否最终会被宣告缓刑。
我们按照刑事诉讼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的顺序来说一下。
1.如果在侦查阶段被取保候审,那么宣告缓刑的概率很大。
一旦涉嫌刑事犯罪,嫌疑人在到案以后,公安机关是要先给其做一个刑事强制措施的。这个强制措施包括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以及刑事拘留。
其中,取保候审是最轻的,因为嫌疑人可以相对自由的活动,只要保证能够在传唤的时候及时到案、不妨碍诉讼的进程,未经许可不离开居住的市、县就是可以。
结合司法实践的做法,一般情况下,最终被判处拘役、或者证据不足、或者可能会被宣告缓刑的,才会被取保候审。
2.如果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则宣告缓刑的概率更大。
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的期限最长是不得超过30天的,在30天之内必须做出是否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的决定。而检察院必须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
对于多数案件,检察院都会做出批准逮捕的决定,只有对于那些证据不足、或者肯定不构成犯罪、或者可能被宣告缓刑的人,才会不批准逮捕。
比如故意伤害罪,已经赔偿了被害人的损失,并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
3.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已经全面推开。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的环节,会做一个认罪认罚,在此期间,会向嫌疑人提出一个明确的量刑建议,在量刑建议中会明确是否宣告缓刑。
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法院对于检察院的量刑建议一般是不会做更改的,那么,只要检察院建议判处缓刑,基本上就意味着肯定会被宣告缓刑了。
4.无论是检察建议宣告缓刑,还是法院直接决定宣告缓刑,其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司法局的社区调查。
如果司法所上门进行实施调查了,那基本上意味着宣告缓刑没有什么意外了。
否则即便检察院建议宣告缓刑,司法局不同意的话,最终基本上也会被判处实刑的。
5.如果在宣判之前法院通知交纳罚金,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意味着肯定要判处缓刑了。
为了确保,在这个时候可以直接询问一下法官,是否会被判处缓刑,法官也肯定会如实回答的。
结语:在刑事犯罪案件中,被宣告缓刑是最理想的结果。通过侦查阶段的取保候审、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及社区调查等迹象,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被宣告缓刑。然而,最终是否宣告缓刑还需等待法院宣判。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yundaoxs.com/flxg/4948.html